师德践行

师德践行

当前位置:首页 师德践行 劳动教育

 国家对劳动教育的价值导向,双减政策的教育背景促使劳动教育成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研究的重点。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特点有利于分析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劳动教育资源,践行劳动教育的育人理念。语文教师想要探索初中语文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需要熟悉劳动教育概念,深入挖掘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劳动教育资源,对蕴涵其中的劳动价值和劳动精神等进行提炼,联系课堂内外,增强学生劳动意识和能力。

【一】把握文本内容,挖掘『劳育』元素。

教科书中的劳动者不仅反映出一个国家对社会人才培训的劳动价值倾向,也能潜移默化地树立学生劳动意识,弘扬劳动精神。所以,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劳动者的教育价值,不断提高学生劳动意识。

首先,以劳树德。教材中的劳动者作为榜样人物可以不断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比如,通过《邓稼先》课文的学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我们可以知道他为了祖国的强盛,甘当无名英雄,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这种崇高无私的品德给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其次,以劳增智。语文教师在讲解时也可以发扬时代精神,展现《老王》《台阶》《卖油翁》等普通劳动者的朴实之美,帮助学生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绽放穿越千年的文化自信。

最后,以劳育美。课文中的劳动形象可分为情感美、人格美、外貌美和心灵美等几大类。如《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朱德用朴素的语言勾勒出了母亲辛勤劳动、甘于奉献、聪明能干的伟大形象,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朱德也养成了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好习惯,并积极投身于中国人民的革命的伟大事业当中,继续发扬光大“劳动之美”。

【二】创新教学手段,建立『劳育』氛围。

要将劳动教育融于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创新教学手段,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于创造性劳动的兴趣。同时,教师也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将劳动教育切实引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培养学生积极的劳动态度。

利用新兴媒体,激发创造性劳动兴趣。新媒体的发展为学生知识的习得带来了新的途径,在当下的教学中,教师经常利用多媒体让课堂焕发出特有的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时下的劳动教育也需要借助新媒体,让老树开出新花。例如在讲授《卖油翁》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大国工匠》纪录片主题曲MV,使学生直观、深入地走近大国工匠、感悟工匠精神。

 【三】丰富实践活动,感受『劳育』之美。

劳动蕴藏美,劳动创造美,要让学生真实体会到“劳动”之美,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活动,“劳育”不能“纸上谈兵”,更要用自己的双手实现美,用自己的真情呈现美。

《活板》是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介绍了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本课教学除了要让学生理解、积累常用字词,还要让学生了解活字印刷术,促发其想象力和好奇心,并激发民族自豪感。因此,我购买了简易的活字印刷材料,将其带入课堂,让学生亲手体验活字印刷过程,锻炼其动手能力,感悟古时劳动者的智慧。

 语文打开了劳动教育的宽阔天地,缺少语文学科所提供的生动情境与契机,劳动教育会显得枯燥乏味。核心素养视角下,将劳动教育融入语文教学是一个大胆创新的举措,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时刻将劳育意识牢记心头,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涵盖劳育理念,培养学生产生正确的劳动意识,进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劳育价值。

  • 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支教
  • 实习师生关切(钉钉扫码)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南二环东路20号


河北师范大学(行政楼B-123)


联系电话:(0311)80789510


投稿邮箱:dinggangtoug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