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研究,提升教学专业素养,邢台市中华路小学建立常态化听课机制,每日统筹安排课堂观摩活动,并在课后及时组织授课教师与听课教师开展专题研讨,聚焦教学实践细节进行深度复盘与交流。本周三,参与了三年级英语“How can we be a good friend?”一课的教研活动,打开了一扇通往专业成长的大门,在观察、倾听与思考中,收获了远超预期的认知与感悟。
活动以三年级6班李红丽老师的现场授课为起点。走进教室,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便扑面而来——从课前李老师用英语与学生亲切打招呼,到课堂上围绕课本展开的角色扮演、男女生对读,每一个环节都紧密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兴趣点。整堂课思路清晰,从词汇复习到新课讲授再到句型运用,层层递进、衔接自然。尤其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有两点,第一点是李老师格外注重旧知与新知的关联,多次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打招呼”相关表达,既帮助学生巩固了基础,又降低了新知识的学习难度,真正做到了“温故而知新”;第二点是李老师的课上,第一次朗读课文都是先指读,三年级学生初次接触英语,指读可以保证学生集中注意力。
授课结束后,英语教研组的评课研讨环节更是让我们受益匪浅。首先,李老师主动进行教学反思,她没有回避课堂中的不足,坦诚分享了在小组活动时间把控、个别学生参与度调动上的困惑。随后,组内其他老师围绕课堂依次展开发言,大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极具建设性的建议:
1.优化互动环节,多增加“学生上台展示对话”的环节,让学生从“被动听”转为“主动说”;
2.课后及时询问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做到“师生互评”;
3.在第一次让学生说图片中的内容时,要把英文盖住,让学生自己说;
4.整个单元的主题making friends应该贯穿始终,课前可以先问学生:你觉得“How can we be a good friend?”
此次教研活动虽然只有短短半个小时,却为我们三个实习新手、搭建了一个近距离学习优秀教学经验、接触前沿教学理念的平台。它让我们明白,教学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而是不断反思、优化、整合的动态过程;也让我懂得,作为未来的教师,既要扎根课堂实践,关注学生的真实反馈,也要抬头仰望“课标”与“理念”,用专业的视角规划教学。在接下来的实习时光里,我们会带着这次教研的收获,更主动地参与课堂、观察学习,努力将所学所悟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能力,在成为优秀教师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南二环东路20号
河北师范大学(行政楼B-123)
联系电话:(0311)80789510
投稿邮箱:dinggangtoug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