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阳原县第一中学,秋阳漫过教学楼的窗棂,我们四名师范生,怀揣着对教育的懵懂向往,从旁听记录的“学习者”到站上讲台的“授课者”,从面对学生的紧张到从容交流的笃定,这三十天的每一个瞬间,都在悄然雕琢着我们对“教师”二字的理解。近日,我们四位实习老师围坐在一起,细数这一个月的课堂点滴——那些从课本走向实操的困惑、从紧张到从容的蜕变,都成了他们教育路上最珍贵的初体验。
地理课上的 “实操课”在细节里学会 “落地”
地理老师霍振瑞坦言,曾以为地理教学是“看图说话”,经实际处理数据才明白,课本教学流程不能生搬硬套,课堂外的细节准备是对学生的责任。他更在“主动”中成长,从等安排变为主动向指导老师请教,不仅提效,还融入教师集体,领悟真正的教育始于处理小细节与主动迈步。
思政课里的 “身边事”让理论照进学生生活
政治老师安利娜曾担心高一学生觉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枯燥,后以“家乡十年变化”为切入点,让学生聊生活变迁再串联理论,让课堂“活”起来。当然她也有挫败感,讲“科学社会主义”时因未简化理论表述,见学生皱眉后领悟:思政课不能“照本宣科”,需将宏大理论转化为学生可感知的“身边事”才有感染力。
生物课堂的 “双重课”既要教书,更要 “懂人”
“从坐在台下旁听,到第一次站在讲台上喊‘上课’,我才懂什么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生物老师田甜的话,说出了角色转变的真切感受。
为了备好一堂课,她不仅要把知识点嚼透,还要反复琢磨“怎么让学生听得懂。而课后与学生的交流,更让她对“教师”的理解多了一层温度。有学生跟她聊学业压力,也有学生悄悄说 “不知道未来要做什么”,她才发现: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更该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陪伴者”。“看着他们信任的眼神,我突然坚定了:要做一名有温度的老师,不只是教好生物,更要陪他们走好这段高中路。”
教学路上的 “打磨课”
生物老师肖昕岚初上讲台时,教案常与实际进度脱节,或过快留白或拖沓漏重点,一度焦虑。后通过教学反思、跟指导老师听课学习观察学生与调整内容,逐渐驾驭课堂节奏。她领悟到教学不是“按剧本演”,而是“跟着学生走”,未来计划深耕课标教材、多听课交流,立志既做扎实授课的“经师”,也做陪伴学生的“人师”。
初心为光,照亮前行路
未来的路还长,但这个满月里收获的初心与勇气,会成为他们继续前行的光。而阳原一中的教室里,也会继续见证更多关于“成长”与“传承”的故事——下一个讲台,下一堂课,都值得期待。
第41期顶岗实习阳蔚源分队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南二环东路20号
河北师范大学(行政楼B-123)
联系电话:(0311)80789510
投稿邮箱:dinggangtoug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