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发展

自主发展

当前位置:首页 自主发展 反思提升

揣着忐忑与期待走进鸡泽县实验中学时,没想过短短一个多月,我会从手足无措的实习老师,慢慢找到站在讲台的底气。这段日子里,资深教师分享的备课笔记、课间同事帮我点拨的教学思路,都像暖光托着我成长;但真正让我认定“要当一名好老师”的,是课堂上学生们从迷茫到明亮的眼神,是他们举起的小手和脱口而出的“原来如此”。

备课三步走:啃下《地球的公转》“硬骨头”

作为初一地理老师,《地球的公转》是我遇到的第一个“硬骨头”。抽象的轨道、多变的昼夜长短,连学生都直言“听不懂”。为了啃下它,我走了三步:

  1. 先追着资深教师李老师听了两节课,笔记本上记满细节——讲“二分二至”时要结合校园树影变化,说“公转方向”得用手比划“逆时针”,甚至学生在哪个知识点容易走神,李老师会插个“北极科考队夏天工作”的小故事,这些都成了我的“教学锦囊”;
  2. 接着熬了两晚改课件,把静态的公转图换成动态视频,每个节气配一张学生熟悉的场景图:春分拍校园的樱花,冬至放教室窗外的雪景,还加了个“小组模拟”任务,让大家用地球仪当“道具”,自己找太阳直射点;
  3. 最后躲在空办公室“彩排”,对着空气讲流程,把“太阳直射点移动”说成“阳光在南北半球‘旅游’”,卡壳的地方画个小太阳标记,直到能顺畅接下每个环节。

  课堂高光时刻:从“哇”声到举手提问

上课那天,当动态公转图在屏幕上转动,后排学生忍不住发出“哇”的小声惊叹,我忽然不紧张了。小组讨论时,几个男生凑在一起,举着地球仪争论“夏至日是不是我们这儿白天最长”;还有个女生举手:“老师,冬天我上学时天没亮,夏天放学还亮着,是不是就是公转搞的?”看着他们眼里的光,我知道知识真的走进了他们心里。

  小检测里的大感动:见证知识“活”起来

更惊喜的是下节课的“小检测”。我叫了两个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上台,让他们在黑板上画出“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轨迹”,还要标注出不同季节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变化。没想到之前总低头的小宇,不仅清晰画出了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的移动路线,还指着夏至日的标记说:“这时候直射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白天最长,所以暑假能玩到天黑才回家!”台下自发响起掌声时,我忽然懂了:教师的幸福从不是单向输出,而是看着学生把知识变成自己的话,把困惑变成豁然开朗的瞬间。

 这一个多月,远不止一堂《地球的公转》课。它让我明白,好的教学不是照本宣科,是把复杂的知识拆成学生能懂的日常;教育的意义也不止传授知识,更是点亮一颗颗好奇的星星。未来的路还长,但鸡泽县实验中学的这一个多月已经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叫“热爱”的种子。我期待着和这群初一的孩子一起,继续在地理课上探索——看遍七大洲的风,读懂四大洋的浪,也在彼此的成长里,写更多温暖的小故事。

第41期顶岗实习武曲泽星火队  孙灿

  • 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支教
  • 实习师生关切(钉钉扫码)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南二环东路20号


河北师范大学(行政楼B-123)


联系电话:(0311)80789510


投稿邮箱:dinggangtoug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