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

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实践 教研天地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实习生快速成长,隆尧职教中心近期开展了一系列公开课与研讨活动。语文、美术、英语、数学等学科的实习生分别进行了精彩的课堂展示,课后各教研组及时组织评课,共同探讨教学方法与策略。

  以文载道,以美育人

吴嘉晨老师的语文课以杜甫晚年代表作《登高》为核心,构建了“知人论世—文本精读—情感共鸣—拓展迁移”的完整教学链条。课堂开篇,通过播放夔州登高实景视频、展示杜甫生平时间轴,快速将学生带入“万里悲秋常作客”的创作情境;文本解读环节,聚焦“风急天高猿啸哀”等千古名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意象叠加的艺术效果,通过范读、齐读、个别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品味“沉郁顿挫”的诗风;情感探究环节,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剖析“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中蕴含的八重悲绪,让学生在文字与情感的碰撞中理解诗人的家国情怀与人生境遇;拓展迁移环节,引导学生对比《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探讨杜甫“悲而不伤、忧国忧民”的精神内核,实现从文本解读到价值引领的升华。整堂课节奏张弛有度,师生互动自然流畅,充分展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魅力。

 教研活动

吴老师的语文课教学目标聚焦诗歌鉴赏核心素养,情境导入直观生动,快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文本解读由浅入深,兼顾字词推敲与情感体悟,朗读形式丰富多元,有效传递诗歌韵律美;板书逻辑清晰,核心知识点突出,师生互动自然流畅,课堂氛围浓厚。

 以美启智,以艺育人

杨一曼老师的美术鉴赏课以五代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为主题,打造了“沉浸式赏析+实践性创作”的趣味课堂。课堂伊始,通过高清数字扫描版画作的分屏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听乐、观舞、暂歇、清吹、散宴”五个段落的构图衔接,感受“连环长卷”的艺术特色;赏析环节,聚焦画作中的服饰纹样、器物细节、人物神态,结合南唐历史背景,解读“韩熙载故作放浪以避祸”的深层文化内涵,通过“找一找画中隐藏的乐器”“说一说人物的情绪变化”等互动游戏,调动学生的观察积极性;杨老师巡回指导时针对性地讲解线条勾勒、疏密搭配的技巧,最终学生既有对古画的精准复刻,也有充满现代感的创意改编,充分体现了“以美育人、以艺启智”的教学目标。

  教研活动

杨老师的美术鉴赏课教学内容融合艺术审美与历史文化,实现美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高清数字资源运用恰当,突破古画赏析的视觉局限;实践任务分层设计,兼顾不同基础学生需求,充分调动创作热情;对画作细节解读专业通俗,帮助学生理解“以形传神”的艺术手法。

 化繁为简,学以致用

王冰雨老师的数学课以“区间的概念”为核心,立足“抽象知识具象化、数学知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构建了“问题导入—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拓展提升”的教学模式。课堂导入环节,通过提出“超市商品价格范围”“公交车运营时间”“学生身高区间”等生活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何用简洁的方式表示某一范围的数”,自然引出课题;从“集合表示法”过渡到“区间表示法”,通过对比“{x|2<x<5}”与“(2,5)”的表示形式,让学生理解区间的本质是“数集的简化表示”,巩固应用环节,设计“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三级习题:基础题聚焦区间的读写与数轴表示,提高题涉及区间与不等式的相互转化,拓展题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课堂小结环节,通过思维导图梳理区间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应用场景,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整堂课逻辑严谨,讲解透彻,有效突破了抽象概念的教学难点。

 教研活动

王老师的数学课教学思路清晰,从生活实际切入,降低抽象概念理解难度;重难点突出,对区间表示方法、数轴绘制等核心知识点讲解细致;习题设计分层递进,兼顾基础巩固与能力提升,注重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渗透;课堂互动形式多样,学生参与积极性高。

 情境启思,语用践行

刘珂珂老师的英语课以“Friend”为主题,围绕“认知—表达—运用—升华”的逻辑展开,打造了沉浸式语言实践课堂。课堂导入环节,通过播放英文歌曲《A Friend in Need》、展示中外名人友谊故事的图文卡片,引发学生对“友谊”的思考,自然引出核心词汇与句型;词汇教学环节,通过“图片联想”“同义词辨析”“情景造句”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核心词汇及重点句型,同时结合例句渗透“定语从句”的用法;语言实践环节,设计“小组访谈”“情景对话”层层递进的活动:“小组访谈”中,学生用所学句型采访同学的交友标准;“情景对话”中,模拟“安慰朋友”“向朋友求助”等真实场景进行对话创编;刘老师及时给予发音纠正与表达优化建议;课堂升华环节,引导学生讨论“网络时代的友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跨文化交际意识。整堂课注重语言的实用性与趣味性,学生参与度高,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教研活动

刘老师的英语课教学目标紧扣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让语言学习回归实用场景;课堂活动丰富多样,兼顾知识输入与输出,注重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指导;板书清晰明了,核心词汇与句型突出,便于学生记忆与运用。

 总结与展望

此次公开课活动,让我们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一堂优质的课,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心的教学设计,更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在教与学的互动中不断调整优化。作为实习生,我们深知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提升的地方,未来我们将把此次活动的收获转化为教学动力,认真吸纳前辈老师的宝贵建议,在日常教学中多反思、多实践、多积累,不断打磨教学技能,提升专业素养,努力成为一名有温度、有底蕴、有能力的教育工作者。

 

第41期临柏隆顶岗大队  

  • 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支教
  • 实习师生关切(钉钉扫码)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南二环东路20号


河北师范大学(行政楼B-123)


联系电话:(0311)80789510


投稿邮箱:dinggangtougao@163.com